SERVICE PHONE
0898-08980898

产品展示
PRODUCT
SERVICE PHONE
0898-08980898


咨询热线

0898-08980898
手机:13988888888
电话:0898-08980898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
挖掘机改装机

内蒙古霍林郭勒市:矿山披新绿 发展添底色

发布时间:2025-09-21 18:57:10点击量:

  近日,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入矿区域绿化提升项目完工,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,4500余棵糖槭、卫矛在道路两侧列队,7000余平方米花卉铺就彩色地毯,新建的生态停车场与木栈道在阳光下泛着微光。谁能想到,曾经的南露天煤矿是一片荒芜的矿区,而如今,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这里已成功实现了从 “工业疮疤” 到生态绿洲的华丽转身,成为霍林郭勒市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范例。

  霍林郭勒市作为一座 “因煤而建、缘铝而兴” 的新兴工业城市,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然而,长期的开采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。尤其是露天煤矿,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、尾矿堆积如山,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,还对土壤、水源和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。

 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,霍林郭勒市主动担当,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。自 2018 年起,全面启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,以 “久久为功” 的决心,全力打响矿山生态修复攻坚战。

  在南露天煤矿,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。这里地处北方高寒及草原生态脆弱区,年均气温仅 0.9℃,无霜期短至 3 个月,年降水量不足 350 毫米,而蒸发量却高达降水量的 5 倍。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,使得矿山生态治理难度极大。

 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,霍林郭勒市积极探索创新,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,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。在地形重塑方面,出动大量挖掘机、压路机,将陡峭的矿坡由 35 度改造为 25 度的缓坡,并修筑 10 米高的台阶。在西侧边坡施工时,工程人员先用液压破碎机打碎冻土层,再分层碾压,每层 30 公分厚,反复压三遍,确保工程质量。经过两个无霜期的艰苦奋战,终于让狰狞的矿坡变得整齐有序。

  为了保持水土,工程队在还平台上修建 “田字格圩埂”,每个格子 3 米见方。同时,用生态棒裹着稻草扎成防护网,有效锁住每一寸土壤。如今,这些格子里已长满沙棘和苜蓿。这种 “土办法” 效果显著,每个格子能存 500 升水,在去年暴雨时成功拦住了九成雨水,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。

  在植被重建过程中,科研人员经过 30 多次实地考察,精心筛选出沙棘、苜蓿等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品种。沙棘根系发达,能扎入地下 3 米深,且能抵御 - 30℃的严寒;苜蓿作为草原原生草,对本地气候适应性强,生长迅速,如今已长到齐腰高,还能为牧民提供优质的牛羊饲料。此外,为了提高草种发芽率,采用 “种子生态包” 技术,将草种与凹凸棒、生长调节剂裹成颗粒,使发芽率提高了 40%。对于 25 度的边坡,采用喷播机将草种泥浆喷上去,再覆盖无纺布保湿,如今边坡的植被覆盖度已超 90%,远远望去,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。

  为了压实责任,霍林郭勒市实行处级领导包联矿山机制。2018 年以来,相关领导频繁深入矿山,督导修复治理工作,开展观摩、调研、拉练等活动多次,确保矿山企业保质按时完成治理任务。同时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要求企业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,运用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工艺开展矿山生态治理工作,高标准修复矿山和侵占损毁的草原。强化部门监督责任,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排查、及时处置、防控反弹的闭环工作机制。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内容,发挥考核的 “指挥棒” 和 “风向标” 作用,引导党员干部履职尽责。 同时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治理要求排土作业,鼓励企业在治理区域种植大果沙棘、枸杞等经济作物,规划建设园林式景观,配套发展旅游业,让矿区逐渐向景区转变。截至 2024 年底,霍林郭勒市累计投入 10.375 亿元,完成绿化治理面积 3.951 万亩,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 4 座。

  如今的南露天煤矿排土场,已成为一座美丽的 “四季公园”。春天,榆叶梅绽放出的花朵,宛如天边的云霞,将矿山装点得如诗如画;夏天,苜蓿连片生长,绿意葱茏,微风拂过,泛起层层绿浪;秋天,沙棘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,如同一串串玛瑙,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;冬天,樟子松依然翠绿挺拔,傲雪凌霜,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。

  生态环境的改善,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前来栖息繁衍。生态监测员吴丹的相机里,就记录下了 2000 多张珍贵的照片。矿区的变化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。煤矿职工刘克强背着相机穿梭在木栈道上,用镜头记录下矿山的十年变迁。他感慨地说:“以前这里矿机轰鸣,环境恶劣,现在却是花鸟虫鱼的天堂,生态环境越来越好。上个月我拍的灰雁群飞照片,还在自治区级摄影展上获了奖。”

  霍林河露天煤矿的绿色转型,只是霍林郭勒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。经过近七年的不懈努力,霍林郭勒市 “应治、能治、可治” 区域已全部复绿,如期兑现了 “一年大变样、三年彻底整改” 的承诺。如今,站在霍林郭勒市的土地上,脚下是莺飞草长的美景,远处是翠绿满眼的山峦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
  如今,霍林郭勒市持续深化 “边开采、边治理” 模式,创新启动 “一矿一方案” 的编制工作,致力于打造矿坑综合治理典范,逐步建成有经济效益的 “花园式” 矿山和有人文气息的 “文化” 矿山,精心书写矿山生态治理的 “后半篇” 文章。(记者:马金鑫)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