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案例展播:推进“美丽系列”建设 (11)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
为深入贯彻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,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引领,集治,生态环境部门、海洋部门和街道联动协同,以“一网通收、稳定达标、减负增效”为核心,探索出一条“低成本、高效能、可持续”的海水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新路径,通过系统性重构破解困局,创新集中处理模式,为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提供“日照经开区样板”。
为确保养殖尾水排放达到《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》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,养殖户需配备尾水处理设施。经了解,单套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备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,因北京路街道蔡家滩村北养殖区内92户养殖户各养殖大棚分布较为密集,受面积等因素制约,单户收集、单户处理模式难以推行。
将蔡家滩村北养殖区养殖户尾水通过尾水收集系统实现全域收集、统一输送,打造“一网通收”收集体系;建设海水养殖尾水标准化处理中心,专业处理取代散户自治;将分散的多个排污口缩减至1个标准化排污口,排污口监管数量和监测频次大幅减少,实现“源头可溯、过程可视、排放可控”。
传统单户养殖户的废水排放为间歇性排放,导致单台处理设备的运行负荷较低,无法连续运行,造成设备资源浪费。集中处理设备收集92户养殖户尾水,收集后经沉淀池依托标准化工艺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,稳定控制各项污染物去除率,保证集中处理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,出水化学需氧量、总氮、总磷等检测指标稳定达标排放。
配套智慧云平台进行物联网运维管控,“数字环保”跨入“智慧环保”,摒弃APP,接入微信服务号及小程序,运维中心、个人电脑、手机微信多平台随时随地管理。平台对尾水处理过程实时追踪,实现“云端巡查、数据溯源”。
投资成本是传统分散治理模式的重要制约因素。养殖户单户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约20万元,92户养殖户总投资预计约1840万元,设备运行后需持续运营维护,仍存在后续运营成本。日照经开区管委加大资金投入,建成覆盖蔡家滩村北养殖区的集中收集处理系统,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,其中财政补助500万元、区级奖补100万元、村集体承担100万元、全部养殖户共担500万元,养殖户共担部分通过后续运营环节征收。集中收集处理较分散处理节省成本超640万元,降幅达34.8%。
通过集中处理模式,不仅破解了散户治污“建不起、用不好、管不住”的困局,更通过节约成本反哺产业升级,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。
海水中的盐度会抑制微生物活性,降低污水处理效率,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、总氮、总磷等污染物较难降解,治理难度高。集中处理设备采用先进处理工艺突破高盐水质处理瓶颈,养殖尾水先汇集到三级沉淀池,再经专业尾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。其中,采用了EBOS®高效生物膜及节约供氧技术,集合了低能耗供氧技术、载体材料及改性技术、高效率生物膜载体制造技术、生物膜传质提升技术、水力学优化技术、生物膜流化技术、高效低耗过滤技术、高效沉淀过滤技术等技术为一体。
采用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模式,建立“源头管控—管网收集—终端净化”的全链条治理机制,系统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真正把生态治理成果转化为生态惠民利民的生动实践。